我们劳动创造的价值怎么去衡量?这是最近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因为工作久了就会思考工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毕竟是一种需要意义才能存活的生物嘛。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认为劳动创造的价值是不是就是直接或者间接和大自然交换所产生的价值,比如开采石油的企业就创造了价值,农民种植农作物也是创造了价值,但是等我写完这篇文章,我发现这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本质还不是这些。

要讨论劳动创造的价值,那么我们得从人类的历史来看。

在农耕时代,人们通过种植农作物,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这时候人们劳动只是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而且最多只能吃饱,吃到好的可能还不是那么容易。或者说要吃到世界上的各种东西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在这种时代,人们连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都很难做到。就算在集市中也是如此,因为受制于地域和运输速度的限制,也只能吃到一个地区自己产的食物,不像今天我们可以在一个城市吃遍世界各地的美食。

到了工业时代,人们可能不需要都去种地了。有做汽车的车间工人,有做衣服的纺织工人,也有坐在办公室的管理人员。他们通过自己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就可以换取工资,然后用钱去换取食物或者其他满足自己需要的东西。人们分工协作的作用开始显现出来。这样说来,工人们的劳动可能并不是直接满足自己需求的,他只是为了换取工资,从而拿钱间接满足自己的其他需求。(所以,你看,钱在价值交换这方面扮演了一个多么重要的角色)

上面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的过程可以总结为:随着人的欲望越来越大,一个人自己的劳动已经不能满足他自己的需求了,于是社会的分工合作产生,我劳动的产物正好能满足你的需求,你劳动的产物也正好能满足我的需求,通过钱这个中间桥梁建立两者的连接,这样大家都可以得到满足。但是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只要人还活着,他的欲望就是无穷的,今天满足了他现在的欲望,等过了一段时间,他又产生了新的欲望。就比如人们不满足自己居住的地方,于是向外探险,然后就有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等人们发现自己的地球也满足不了人类自己了,人类又开始向宇宙深处探险,期望找到一个可以供人类居住的星球,于是就有了火星救援的故事。所以,只要人类还存在,需求就会一直存在,人们分工协作的场景也就会存在。

不过还好,人们的需求总会有相似的地方,这也就产生了一个有一定规模的需求市场,有市场就会有钱赚,于是就会有另外一拨人看见这个市场进而来满足这个市场从而来换取价值。发现这个需求的人可能一开始只是一个人,或者叫创业者。但是他自己并不能单独解决这么多人的需求,于是他创立了一个公司,进而吸引或者招揽具有相应能力的人加入进来,从而能解决这个需求。不过还好,大家接受的教育都差不多,于是总会有一拨人具有差不多的能力,于是就凑到了一块,从而由那个发现需求的领导组建成了一个团体或者公司。于是需求方和供给方就被连接了起来。他们互相交换价值,需求方支付金钱给供给方,供给方满足需求方的需求(解决需求方的问题)。这样,需求方的生活就变得更好了,供给方同时也是另外一种需求的需求方,这样在他拿到钱后,也还会去支付满足他需求的供给方相应的金钱。所以说,创造价值就是解决人类不断膨胀的需求。

如果某种需求背后的需求方人数越多,那么解决这种需求的供给方所创造的价值就越大。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衡量我们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也就是他解决的需求越大,他创造的价值就越大。比如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通讯的需求,于是在中国,腾讯这种发明社交工具的公司所创造的价值就很大,人家的市值也反应了这一点。人人都有买东西的需求,于是阿里巴巴创立的淘宝就有巨大的价值,它的市值也反应了这一点。

所以我们的劳动究竟创造了多少价值,不是简单看开采了多少自然资源,而是看到背后解决的需求有多大。开采石油本质是为了解决人们对能源的需求,种植农作物本质是人们对食物的需求。所以劳动究竟创造了多少价值本质还是看解决了多少需求。

世界之所以发展,是因为我们都渴望生活得更好,于是会产生很多新的需求,那些满足需求的人就是创造了价值的人。所以现在我们可以把世界之所以发展是因为人们创造了价值联系起来了,它们的背后是需求的提出和被满足。



人生哲学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SA 3.0协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